欢迎来到安徽亨利仪表电缆有限公司

18726217599

产品展示/ PRODUCTS PLAY

我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计算机电缆  >  阻燃计算机电缆  >  ZR-IAJFVP(B)特种计算机电缆

ZR-IAJFVP(B)特种计算机电缆

描述:ZR-IAJFVP(B)特种计算机电缆陶瓷化耐火硅橡胶和普通的高温硅橡胶混炼胶的加工方法是*相同的,它具备了很好的挤出性和模压性,可以直接用硅橡胶电线电缆设备挤出、硫化成电线电缆,无需增加设备,更无需像氧化镁矿物防火绝缘电缆那样需要巨额的设备投入

  • 产品型号:ZR-IAJFVP(B)
  • 厂商性质:生产厂家
  • 更新时间:2018-05-14
  • 访问量:645
产品介绍/ PRODUCT PRESENTATION

ZR-IAJFVP(B)特种计算机电缆

IA-DJVPV IA-DJYPV IA-DJYJPV 本安型、编织分对屏蔽(铜丝或镀锡丝、电缆导体的长期工作温度:聚乙烯绝缘为70℃,交联聚乙烯绝缘为90℃,低烟低(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为70℃,低烟无卤阻燃交联聚烯烃为90℃和125℃两种。
、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低于0℃,zui低环境温度:固定敷设-40℃,非固定敷设-15℃。
本安主要是应用于防爆的场合。主要方法就是限制设备的工作电流在一定的程度之下,这样就不会引起火花导致爆炸。
本安电缆本安电缆是指具有分布低电容和低分布电感,并具有*的屏蔽性能和抗干扰性能,因而适用于有防爆要求的场合的集散系统和自动化检测控制系统等电路中作传输线。

ZR-IAJFVP(B)特种计算机电缆用途:自承式非填充型电缆适用于本地电信网的城市与乡镇电信线路,也适用于接入公用网的网线路。吊线和电缆用同一外护层,经济实用,安装敷设方便。在一30~C一60~C的环境条件下,电缆的机械和电气性能保持不变。结构:导线:退火裸铜线,铜线直径为0.32,0.4,0.50,0.60,0.70,0.80,0.90mm。绝缘材料:高密度聚乙烯或乙/丙共聚物,绝缘线的颜色符合全色谱标准。绝缘线对:二根不同颜色的绝缘线按不同的节距扭绞成对,采用规定的色谱组合以便识别。缆芯结构:以25对为基本单位,超过25对的电缆按单位组合,每个单位用规定色谱的单位扎带绕扎,以便识别不同的单位。100对及以上的电缆加有1%的预备对。缆芯包带:用聚脂薄膜带绕包。屏蔽:用轧纹或不轧纹金属带纵包子缆芯包带之外,两边搭接。屏蔽带表面涂敷的塑料薄膜与护层粘接护套:黑色低密度聚乙烯。吊綫:吊线为7股镀锌钢绞线,标称外径为 6.3mm和 4.75mm两种,其抗张强度分别不小于3000kg和1800kg,吊线用热塑性涂料涂敷,以防钢丝锈蚀。识别和长度标记:电缆外表面有*性识别标记,标记间隔不大于1m


各对绞屏蔽之间以及对绞屏蔽与总屏蔽之间应不断路 电缆的线芯和线芯之间以及屏蔽之间应经受50HZ,交流2000V电压试验5min不击穿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对于防干扰性要求较高的电子计算机[1]和自动化连接用电缆。电缆地线芯绝缘采用具有抗氧化性能的K型B类低密度聚乙烯。
阻燃电缆的基本结树是:
(1)绝缘层采用阻燃材料
(2)护套及外护层采用阻燃材料;ZR-IAJFVP(B)特种计算机电缆
技术参数 产品额定电压(U0/U):300/500V 聚乙烯的绝缘电阻高,耐电压好,介电系数小和介质损耗温度和变频率的影响也小,不但能满足传输性能的要求,而且能确保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了减少回路间的相互串扰和外部干扰,电缆采用屏蔽结构。电缆的屏蔽要求是根据不同场合分别采用:对绞组合屏蔽、对绞组成电缆的总屏蔽、对绞组合屏蔽后总屏蔽等方法。
长期工作温度为70℃
敷设时环境温度不低于:固定敷设-40℃,非固定敷设-15℃
zui小弯曲半径:无铠装层应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带铠装层的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2倍
在20℃时用直流500V电压试验稳定充电1min后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500MΩ·Km 但实际并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耐火电缆的耐火层通常采用多层云母带直接绕包在导线上.它可耐长时间的燃烧,即使施加火焰处的高聚物被烧毁,也能够保证线路正常运行阻燃电缆和耐火电缆的区别及选用

留言询价/ MESSAGE INQUIRY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
扫码加微信
地址: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工业区纬三路169号
邮箱:359702347@qq.com
联系人:黄玉璋

Copyright © 2025安徽亨利仪表电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08100259号-7

技术支持:智慧城市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