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电机绕组软电缆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电缆,主要用于高温环境下电机绕组的连接和电力传输。
电缆日常维护要点
(一)定期外观检查
检查周期:根据电机运行环境确定检查周期,一般环境下每 3 个月检查一次;恶劣环境(高温、腐蚀、粉尘)下每月检查一次。
检查内容:查看电缆绝缘层是否出现破损、开裂、变色、软化等现象;检查电缆与接线端子的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发热痕迹(如端子变色、氧化);检查电缆敷设路径是否有异物遮挡,是否与高温部件接触。若发现电缆绝缘层破损,需及时用耐高温绝缘胶布修补;若端子出现氧化,需用砂纸打磨干净后重新拧紧螺丝。
(二)绝缘电阻检测
检测周期:每 6 个月对电缆绝缘电阻进行一次检测,检测时需断开电机电源,拆除电缆与电机绕组、电源的连接。
检测方法:使用 1000V 摇表(低压电缆)或 2500V 摇表(高压电缆)测量电缆绝缘电阻,测量前需将摇表进行短路和开路试验(短路试验时指针应指向 0,开路试验时指针应指向∞)。测量时,摇表的 “L” 端接电缆铜芯,“E” 端接电缆绝缘层,以 120r/min 的转速摇动摇表,读取 1 分钟后的绝缘电阻值。若绝缘电阻值低于 0.5MΩ(低压电缆),需对电缆进行干燥处理(如采用热风干燥法),干燥后重新检测,若绝缘电阻仍无法恢复,需更换电缆。
(三)温度监测
监测方法:使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电缆表面温度,重点监测电缆与接线端子的连接部位及靠近电机高温部件的电缆段。测量时需在电机正常运行 1 小时后进行,确保测量数据准确。
温度标准:电缆表面温度应不超过其长期工作温度上限,且与电机绕组温度的差值应不大于 10℃。例如,YGH - 150 型电缆表面温度应不超过 150℃,若电机绕组温度为 145℃,电缆表面温度应不超过 155℃(预留 5℃余量)。若电缆表面温度超过规定值,需检查电缆是否过载、敷设路径是否合理,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电缆温度(如减小电机负载、调整电缆敷设位置)。
(四)故障处理
绝缘层破损:若电缆绝缘层出现小面积破损,可先用砂纸打磨破损处周围的绝缘层,再用耐高温绝缘胶布缠绕 3 - 4 层,缠绕时需重叠一半胶布宽度,确保密封良好。若破损面积较大(超过 1cm²),需更换整段电缆。
端子接触不良:若电缆与端子连接松动,需先断开电源,拆除端子,用砂纸打磨端子和电缆铜芯的氧化层,然后重新压接端子并拧紧螺丝。若端子出现变形或损坏,需更换新的耐高温端子。
电缆老化:若电缆出现严重老化(如绝缘层开裂、变硬、绝缘电阻大幅下降),需及时更换电缆,更换时需选用与原电缆规格、耐温等级一致的电缆,确保电机正常运行。